1.41 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人为何会犯错误,为什么会为自己愚蠢的看法、糟糕的决策和伤害性的行为辩护?自我辩护的原因、本质以及怎样摆脱自我辩护心理。

一、人会犯错的原因

  1. 信息不对称: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是错。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在错误发生的那个时刻,在所处的那个环境下,他做的选择极有可能是对的。

  2. 我们的大脑并不精密: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管窥效应,就是人在很忙、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注意力会更集中,只会注意最紧急的事,这就出现了视野盲点,所以我们平时都是越忙越容易出错。人类难以觉察到自己的盲点。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的偏见,但是却很难看到自己的。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我持有的想法一定是理性的,否则我不会持有这些看法,于是我们无法看到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反省自身行为和信念的重要事件和信息。每个人都会存在思维的盲点,所以生活中需要有唱反调的人,需要一些能够在我们偏离现实太远时及时将我们拉回来的批评者,以确保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我们自身愿望和信念的歪曲反映。这些大大小小的错误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没想到”一个事情的走向是不以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是无数相关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二、自我辩护的本质

  1. 自我辩护的本质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就是当自己的行为和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办法调和这种矛盾,让它变得统一。 我们知道错误导致的结果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情绪,伤害我们的身心。但是大脑会保护我们的身体,大脑是不会让身体经常受这种折磨的,所以一开始把责任推卸掉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所以,犯了错之后的自我辩护就是一种自动完成的保护机制。

证实偏差的存在,让我们总能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新信息和自己观点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合理的,若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偏颇的。即使读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人们也会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人们在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后会产生偏见,选择的不可逆转性越高,人们越是确信之前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选择之前人们的立场是不定的,犹如站在金字塔顶端,但是一旦做出选择,自我辩护和证实偏差就会让我们一步步滑落到底部,站到了塔基的两端,犹豫不决变为确定无疑。第一步的行动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不是黑与白,而是灰色,但是选择后一次次的辩护与行动会导致我们远离最初的意愿和准则。

  1. 记忆并不可靠

大部分人都会非常自信他们的记忆精确反映了事实,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的记忆会根据我们的需求去歪曲,重构甚至是彻底的忘却。我们会微调我们的记忆,使其更符合现在的情景,从而为我们的行为或者想法辩护,所以人们会在回忆时不自觉地修改记忆。我们会产生错误的记忆,记得一些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

例如,人们记得自己所做的善事比实际做过的多,他们记忆中自己孩子走路、说话的时间也比实际情况早。还有不少人将自己的经历在记忆中变得比实际情况更差,从而感到自己目前的状态更好。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改变了许多,而我们的朋友,敌人和爱人却依然如故。

三、对待错误的正确方式

  1. 区分: 把错误和人格区分开,我们通常认为犯错就意味着愚蠢,其实,做了蠢事并不意味着你智商就低,也并不意味着你人格就差。 把智商和错事区分开可以单独地、客观地看待错误,就能大幅度地减轻认知失调的痛苦。

  2. 接受:可以分为被动的接受和主动的接受。被动的接受就是出了事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主动也叫作诚服,接受眼前的任何事情,接受任何境况,不做任何的抵触,实际上任何的痛苦都是来自对事实的抵触。诚服的状态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这种痛苦。诚服是第一步,改变是第二步。

  3. 弥补:接受后再做出及时的弥补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就是最正确的做法。

  4. 感恩:感恩的意思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给他人,这里的关键词是“得到的好处”,把注意力集中在拥有的东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