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直面内心的恐惧

Hui: 作者弗里兹.李曼通过他行医多年的经历,归纳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害怕做自己(忧郁),害怕改变(强迫),害怕既定规律(歇斯底里)。大部分人都是四种原型的混合,极度偏向任何一种都是病态的。因此我们可能经历过每种基本的恐惧,但是没有哪一个在我们身上独霸一方,因此我们能够克服这些恐惧,每战胜一次恐惧,我们就淬炼的更加坚韧。了解自己心中不安和恐惧的来源,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克服它们取得心智的成长。

1.39.1 序言

  • 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直至死亡。…每个人体验到的忧惧却又都不一样,怕死、怕付出爱以及其它抽象的东西。恐惧的形式独一无二,就和一个人如何爱、如何死一样,各有特色。…克服恐惧可以让我们成长成熟;避开它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战胜恐惧的人如同长不大的小孩。

  • 自转:我们要做独一无二的个体,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性如假包换无人能取而代之。 公转: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包括很另类的人。

  1. 向心力:我们对永恒的向往

  2. 离心力:我们随时准备改变自己,肯定所有的变革与新发展;抛掉熟悉的东西,把传统和习俗扔到脑后;才到手的东西立刻与之告别,一切都是过渡与过站。

相应的我们有4个恐惧原型:

  1. 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2. 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3. 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务

  4. 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1.39.2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split personality)

  1. 分裂人格诊断 人格分裂的人费尽心思独立生活,尽可能自给自足。他不依赖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尤其重要的是,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者。他们若即若离、矜持、遥不可及,甚至冷漠、好猜疑,很难和他们交往。害怕别人亲近,这是他典型的恐惧。…皮肤是把我们和外在环境隔开,也使我们有所触动的器官:分裂人格者的皮肤麻烦尤其多,血液不够流通,容易罹患干癣症和多汗症等等。

  2. 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精神分裂的人最难培养爱人的能力。他的自由和独立若受到胁迫,对什么都异常敏感;他的感情表达十分稀薄,如果伴侣对他的爱不那么强烈,同时又给他一个家以及安全感,他会感激涕零。愿意了解他的人可以赢得他的好感,只不过他不善于表露也不一定会承认。

  3. 分裂人格的侵略性:不加修饰的愤怒

    • 所有生命体不加修饰的表达恐惧和愤怒的模式: (1) 向内逃避、退缩、死寂; (2) 向外逃避、发脾气、攻击别人
    • 目的之一是为了宣泄。分裂人格者没有安全感,孤立无援,因此心生猜忌,把别人的亲近当作威胁,一开始他觉得害怕,然后用攻击作为响应。
    • 目的之二是为了争取,用愤怒来抵拒保护,借着展开攻击,因此与人有了接触,这似乎是唯一的桥梁。 分裂人格的成因
  4.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 不被照顾
    • 不被关爱:不被关爱或者父母不希望有却自动来报道的婴儿,长期住院,经历过母亲离去创伤,母亲太年轻未成熟,特别容易形成分裂人格。
    • 过多刺激:婴儿时期缺乏关怀与爱是形成分裂人格的一个主因,同样的,过多刺激,譬如母亲不让婴儿安静,不知道孩子究竟要什么,是另外一个主因。孩子的器官尚未发育完整,就苛求他达到某些目标也会形成分裂人格。
    • 特定环境:婴儿时期缺少安全感加上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战争)很容易造成分裂人格

    Hui: 如何证明这些成因?

  5. 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 淹没:他把恐惧转换成外在世界的一个物体,可以稍加回避、抗拒或者消灭,但藏在内心的恐惧却让他举手投降。
    • 自闭:分裂人格者常用大灾难,譬如世界末日之类的想象与梦境,来表白他心中的恐慌。越是想守住自己的阵营,与世界就脱节得越厉害,到最后他会认为自己雨踽踽独行于世间。
    • 敏感脆弱
  6. 分裂人格得多种面貌

    • 当一位分裂人格者能够忍受所有的痛苦与恐惧,并且克服一切时,他一定可以达到人格的最高境界。
    • 轻微社交困难——非常敏感——独来独往——特立独行——孤僻——怪异——反社会——犯案——精神失常
    • 分裂人格者喜欢从事少与人接触的职业,理论、抽象的职业最得他们青睐,最常见得是自然科学、航天员、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
    • 杰出的分裂人格者可以是独领风骚、先驱型的人物,他们不断质疑人之所以存在的种种问题。
    • 分裂人格者的个性架构完整而且强大,他们并不觉得痛苦,反而认为自己正常健康。

1.39.3 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

  • 害怕自转,倾向于公转,他们竭尽所能消除与他人的距离,尽可能地要靠近别人,留在他人身边。他们被动、谦卑、依赖、有同情心,无私忘我,不敢有所希求,害怕被孤立。不敢做自己是他们最大的恐惧。
  1. 忧郁人格诊断
    • 依赖感:假设有人强烈地需要另一个人,他就会竭尽所能消除那个人与他之间的距离。分裂人格者一心一意的保持距离,以便自我保护。而忧郁人格者相反,尽可能地要靠近别人,并且留在他人身边。
    • 制造亲密:害怕有所损失,主导者忧郁人格的个性,他害怕被孤立、分离、被抛弃、不被保护和寂寞。当忧郁的人意识到必须与别人分开时,他不是放弃做独立的个人,就是否认伴侣时一个独立的个人。
    • 利他主义
    • 自怨自艾
  2. 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 追求比亲密还要亲密的关系,爱得越深,越担心失去,难以忍受和爱人之间的距离,但他们迷恋的是和某个人之间亲密的感觉胜过这个人。因此在丧偶之后还可以立刻再婚,他们只是不想孤单度日。
    • 抑郁的两性关系中比较麻烦的是忧郁的爱情,这种爱情被多度的关心与照顾包装着,藏在背后的却是从害怕被遗弃衍生出来的权力欲。
  3. 忧郁人格的侵略性
    • 依赖的一方是无法向支撑他活下去的人发怒的。当忧郁人格者发怒时,唯一可行的方法时吞下怒火。他分不清恼怒来自于自己还是外界。
    • 他们忍受一切,占据道德的高地,自以为情操高贵,给予对方温柔的迫害,足以让对方难以喘息。这样沉重爱情的背面,是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侵略性。
    • 惩罚自己:吞下去的怒气会逐渐攀升,过度焦虑,把谦虚理想化,不自觉的惩罚自己,借着伤害自己报复一切。
    • 要学会发脾气:只有当小孩被允许表达他的情绪和愤怒时,他才有机会学习与自己的感觉相处。会发脾气是一种能力,也很健康。
  4. 忧郁人格的成因
    • 极度宠爱:用负罪感绑架小孩,希望小孩感恩。
    • 冷酷拒绝:导致小孩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期待。让孩子形成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可爱,存在是一种错误。
    • 小孩会接收母亲的形象,与母亲的关系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观点。内化了的敌对、拒绝或苛求的母亲形象通常不是自杀的主因,绝望才是主要原因。因为绝望而排拒自己、恨自己,继而毁掉自己。
    • 融化在灵魂深处、永远不敢表达的恨与妒,对他们的人生观下了毒,长长久久,必须借着自怨自艾或者惩罚自己来赎罪。

1.39.4 害怕改变——强迫人格(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强迫人格者追求向心力,从小就渴望永恒和安全感。他们依赖熟悉习惯的东西,希望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应该像铁铸的,变成永远有效的原则和无可争议的规矩。改变消逝是他们最大的恐惧。

  1. 强迫症人格诊断
    • 希望一切保持原状,周而复始寻找一模一样的东西。
    • 强烈需要安全感,这是他们的根本问题。小心、谨慎、长远的目标都于此有关。每一种习惯,教条以及狂热主义,背后都潜藏着害怕变革,害怕消逝,最后怕的是死亡。
    • 犹疑不决
    • 用理智和冷静保护自己。洗涤,冥思,数数和一再回忆某个片段,都属于强迫行为,若能试图摆脱或者戒掉这些行为,心中的恐惧也就随之释放。
    • 自我压抑和克制:虽然强迫症有多种,追根究底不外乎不敢自动自发地做一件事,总是因为某些事物太新颖,没看过,没保障,被禁止,害怕那些是一种诱惑,偏离日常习惯,最终形成了强迫人格。
    • 对自己的身体充满敌意
  2. 强迫人格的情感世界
    • 两性关系中的权利欲:他们觉得感情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且容易消逝,所以他们努力尝试把感情置于“手掌心”。
    • 形式重于感情
    • 伴随性产生的羞耻和罪恶感,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形,折磨人、不愉快、不带任何幻想的,只能依照特定的模式,在制订好的条件之下才能进行。强迫人格者追求成就的欲望常常表现在性上,性关系意味着他的能力、生殖能力,伴侣就变成了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物品。
  3. 强迫人格的侵略性
    • 强行克制怒火
    • 合理化愤怒,不仅允许自己畅所欲言,还赋予其价值。比较温和的“合理化”的愤怒是吹毛求疵,这是压抑怒火的同时,最常见的表达怒火的方式——只是强迫人格者并未意识到他必须调节自己的不满。这正式强迫人格的可怕之处,他们赋予自己行为某些价值,难以识破的是,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吃人的礼教)
    • 权利欲。强迫人格者的愤怒是为权力服务,而权力又为愤怒服务,因此我们看到职场上的强迫人格者一方面出让权力,同时又假借规范、风纪、法律、权威等名义,提供自己合法发泄愤怒的管道。
    • 不受操控的身体,要用文字来形容强迫人格者的愤怒的话,唯有狡猾这个词,诡计多端有懦弱,愤怒的情绪被藏起来,在埋伏处出击。碰掉花瓶,撞倒灯,手脚不听使唤。
    • 死寂沉默与碎嘴子
    • 崩溃,在他们心里,表达愤怒的渴望不断与不可以表达愤怒的克制交战不已;渴望拥有强迫别人的权力,同时又没有做自己的勇气,这些冲突始终得不到解答。
  4. 强迫人格的成因
    • 每个孩子都必须在自己的意志与不得不顺从、贯彻到底与适应配合之间找到个人的解决方法。
    • 2-4岁阶段,他开始有向外发展的冲动,形成自我意志;他所学习到的课题塑造出他的行为模式,个性也由此养成。…这个孩子长大后是否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意志力以及勇于做自己,能否挺身反抗权威、权力或乖顺配合,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强迫人格亦然。
    • 苛刻的管教
    • 强迫性的怀疑,强迫人格者在幼年时期太早就有世界上许多事都得依照一定模式进行的经验,因此认为若要求完全正确,他应该变成一位追求完美的人,完美主义在他手上变成原则,把所有的事情都依照他的看法条件化。
  5. 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 完美主义:僵化的教育方式,父母及教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原则,都有可能导致强迫人格,尤其是在小孩身上。…地质学家针对如何避免犯错,讲过一句很传神的话:在还原化石时,常因清除周边的石头用力过猛而伤到化石本身,于是他们建议“剩下最后一凿”。这正是强迫人格者的困难之处,完美主义驱使他们再三追求百分百的精准。
    • 强迫人格者喜欢从事与权力有关的工作,例如精确,踏实,细心,负责,掌控全局的业务,要求长久,追根究底和耐心的职业。他们对专业知识驾轻就熟,非常值得信赖。成就非凡或只是完成任务,端看他们强迫性格的程度,是否能自行决定或只愿意遵从既定的规章。

1.39.5 歇斯底里(hysteria)人格

歇斯底里人格者追求离心力,他们才不把那股聚拢且集中的万有引力放在眼里,只是翘首期待新鲜感,不断追求新鲜、惊险和刺激,随时臣服于外在的引诱和内心的呼喊。他们讨厌传统、束缚和既定的规律,害怕自由受到束缚,责任,义务和前后一致是他们最大的恐惧。追求改变与自由,好奇心强烈,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热情洋溢,调情高手,花样百出,肯定所有新的事物;夸张,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爱慕虚荣,任性,口不择言,不想后果,及时行乐,不负责任,逃避束缚,自欺欺人,渴望被肯定,排拒最终的,既定的人事物,害怕自由受到束缚,冲动,无力抗拒诱惑,无原则,易怒,脆弱,不理性,不和逻辑……

  1. 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 摆脱约束
    • 向诱惑屈服,尼采的形容很适合这样的人:“记忆告诉我这件事是我做的,但我的自尊心却说不是我干的,它不容反驳。最后记忆妥协了。”
    • 当不负责任的小孩。负者任让他感到不快。至于衰老,他可以想办法慢一点变老,心理年轻就好,用不找告诉每一个人他真实的年龄;只要看起来不老,就可以青春永驻。从衣饰着手,穿年轻一点儿的服装,使用化妆品,靠着美容整形支撑不老的传奇;千万不能忧虑或激动,告诉别人他受不了这些折损,躲不掉的时候宣称身体微恙,不必烦恼或生气。他以同样的态度看待伦理与道德。既然不喜欢这些大道理,何必死守呢?一次也不行,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立场观点都是比较而来的。他的世界可塑性极高,柔顺随和,犯错都是有理由的。更何况,谁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以前又做过什么事呢?他的想法海阔天空,只要他能按照自己的版本说服自己,谁又能提出相反的论调?
    • 活在当下。歇斯底里的人就想变色龙,可以适应每一种新的情况,只是从中发展出自我的持续性,一般称之为个性,十分稀少。他莫测高深,总是根据当下的需求扮演某一个角色,比较像千变万化的某一个人,到后来连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他的个性不真实,没有连续性,欠缺清晰的轮廓和陶铸出来的性情。
  2. 歇斯底里人格的感情世界
    • 调情高手
    • 自恋。让人想到一则寓言,一只孔雀执意要和朴实无华的母鸡结婚,到了公证处,乌鸦诧异地问,美丽的它怎么会娶一只毫不出色的母鸡呢?孔雀正色答道:“我和我的妻子都爱死了我自己。”
    • 父母的坏榜样。歇斯底里的人格成形于童年结束前的阶段,大约4到6岁,寻找典范,是为日后对待自己于异性态度的养成时期。
    • 分裂人格的人一眼就看穿歇斯底里的人,不打算肯定他,欣赏他。分裂人格喜欢和忧郁人格在一起,予取予求,日子久了通常忧郁人格要承担这种关系的不幸。
  3. 歇斯底里人格的侵略性
    • 与强迫人格不同,歇斯底里的人的侵略性灵活、随性,显得并不十分在意,常常不假思索就出手,因此实践不会太久,也不会过于耿耿于怀。口不择言,任性,矛头对准人,而非事情本身。
    • 耍手段
  4. 歇斯底里人格的成因
    • 榜样缺失
    • 父母角色错位
    • 起源:压迫、轻视、箝制、强迫以及不了解自己的伴侣和社会,hysteria变成一种反弹行为,与性别无关;其他会造成hysteria的环境也非关性别。
    • 患者惧怕既定的规律,前后一致以及责任义务,未达父母期待而感到失望,那些期待来的太快太早,以至于不满自己的无能;这些增加了他的虚荣心,长大后用微薄的力量打天下,造成歇斯底里似的恶性循环,导致崩溃。老想改变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 有帮助的认知:接近真实的世界,熟悉游戏规则。需要勇气于过去一刀两断(Hui: 哪种人格障碍不是呢?
  5. 歇斯底里人格的行为模式
    • 否认过错。战争、种族仇恨与宗教战争,往往是这一类失去控制、腥风血雨的投影心理所引爆的。谁不希望卸下心头的重担,洗涤罪孽呢?忧郁的人所有的不安与歉疚都往自己身上揽,歇斯底里的人走相反的路线,他忘记或者否认自己的过错。
    • 阴晴不定。歇斯底里的父母让他们的矮子带着方枘圆凿的态度踏上人生之路。强迫人格的父母不愿承认错误是为了保持权威,而歇斯底里的父母则是虚荣心与自恋作怪。赋予儿女重大责任,让自己有面子。喜欢做大而无当的承诺。领袖气质浑然天成,因为领导者只需发布命令,指点新路线,无须从事繁琐细碎的工作就能实现理想。
    • 天生的演员
    • 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