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人生即修行

  • 偏执的人大都不喜欢与人沟通,没有同理心,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固执己见,心外无物,无人。……总能把不相关的事物硬塞到自己追求的逻辑中来。……沉下心做一件事,就必须要做到极致。

  • 如果不能消灭负面情绪,就转移到正面情绪中去。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如意。

  • 在邪恶的地方,如果有良知,那必死无疑。当身和心冲突时,人人都会选择先保“身”,暂时把良知放到一边。

  • 人在经历大困境大劫难时,如果能想得开,并安然度过,那么他的心灵就会比平时快百倍的速度成熟,从前的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衡量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强大,不是看他一生经历了多少事,而要看他所经历的对他心灵冲击最大的那件事。

  • “龙场悟道”这样的神迹,这需要太多的思虑,太多的心灵苦难,才能积累到一定阶段,当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中,才能突破平常经验状态而达到“意料之外”的开悟。

  • 在王杨明看来,不动心的最高境界,是在处理问题时使用心的力量让别人以为你没有动心,从而对你无可奈何。

Hui: 这不是活在他人眼中么?实际自己还是动心了不是么?

  • 这是心血力量的最完美呈现,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心外无事”。外界种种纷扰难免使人动心,但如果这种纷扰是有人故意设计的,那就中了对方的圈套,而事也就成了。……在身心修炼中,不偏不倚,在心灵的指引下,明了应该做那些事,不该做那些事。

  • 动心不动心是在对敌遇事时,无事空谈是没有用的。

  • 用“心中无花眼中无花”来告诉世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如果我们不去感知它,它对我就毫无意义。……“所有的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的不幸。”

Hui: 这里有个坑,默认将“意义”定义为感知层面上的意义。

  •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学就是把自己扔到一个孤岛上,靠自己来独立面对一切,解决一切。在这里,必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只能靠自己激发斗志,用心的力量生存下来。

  • 克服恐惧的方法,那就是要去实践。如果你对一件事可能引起的失败而恐惧,那就去做这件事,你恐惧某件事或某个人,你去找这件事和这个人,跟他们面对面,直面他们,也直面自己的内心。

  • 人生修行只在事上练,除了这一方式,没有任何方式可以使你内心强大。…… 你害怕某种事物,是因为你了解这种事物,你担心某种事物,是因为你的心已被他牵引,确切地说,我们对未知的事物很难做到害怕。

  • 我们会感应很多事,功名利禄,喜怒哀乐都是感应,不该感应的时候感应,那是作茧自缚,该感应的时候不感应,那是知行不一。如果你问什么时候该感应什么时候不该感应,那就用王阳明的话回答你:“问你那还没有被人欲遮蔽的良知,如何知道良知有没有被遮蔽”。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Hui: 致良知,格物,中国哲人废寝忘食思考了几千年,辩论了几千年,怎么还是没有突破那君君臣臣的封建框架?王阳明心学最辉煌的实践在于剿匪巩固大明江山。话说回来,谁又是土匪,谁又是良民?当年的共匪如今又是什么?他所谓的天地一体的那个体是什么?那个荒淫无度的朱厚照又在王阳明满是良知的心中的什么位置?开始读这本书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完全没有了,读完最后一页后居然是满满的失望。: (